文/毕研韬
在巴黎第八区一栋不甚起眼的教学楼中,法国正静悄悄培养着一支“战略特种部队”。他们不操枪,不练兵,却深谙情报收集、叙事操控、博弈干预。他们的训练场,不是军事靶场,而是全球市场、社交网络与公众舆论场。他们来自 École de Guerre Économique(经济战学院,简称 EGE)——一个融合高等教育、战略咨询与认知安全研究的复合机构,其存在本身已成为法国面对21世纪全球竞争的一种国家隐喻。
一、学院不只是学校:教育与战训的一体化
成立于1997年的 EGE 由前军官与竞争情报专家联合创建,其定位超越传统教育范畴,致力于打造“经济战场上的战略参谋”。与一般大学不同,EGE 的课程设置直接面向国家与企业层面的博弈思维,涵盖经济情报、认知战、网络安全、国家形象管理、法律攻防、声誉安全等内容。它的教学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训练实操能力——使学生能识别敌意行为、设计反制策略、操控信息流向,乃至通过构建叙事影响公众认知。
这种战训一体的逻辑,使 EGE 更接近军事参谋学院或情报训练基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学院或社会科学研究所。
二、从情报教育到舆论塑造的战略跃迁
近十年来,EGE 已从一个专业培训机构,转型为法国战略话语生态中的活跃参与者,频繁就全球经济与安全热点发表立场性分析,直接介入国家层面的认知竞争。例如:
-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EGE 旗下研究平台 CR451 发布多篇报告,指出俄罗斯正通过认知战渗透法国社会,强调亟需建立国家级认知防御体系;
- 在中美科技与数据主权竞争话题中,该校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正在通过技术-资本联合体重塑全球影响秩序”,呼吁法国与欧洲强化战略自主性;
- 在2025年有关核能自主权的公共讨论中,EGE研究人员围绕“快中子堆研发”提出“技术主权就是国家主权”的论点,尽管相关报告尚未正式发布,但其观点已在法国智库与媒体中被广泛引用;
- 面对法国制药企业 Sanofi 欲出售 Doliprane(对乙酰氨基酚)品牌的市场传闻,EGE研究者强调“卫生舆论本身已成为国家认知资产”,呼吁从信息安全视角审视跨国并购。
这些观点不仅具有高度战略视野,更体现出 EGE 对信息政治化与舆论安全的深度介入意识。在其理论体系中,信息不是中性的,叙事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必须设计、操控与输出的“国家战略资源”。
三、教育、咨询、智库三位一体的制度形态
EGE 既是一所学校,也是一家实战型咨询机构,同时还是一个持续向政府、军方和企业输出战略建议的智库平台。其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要参与真实“任务型项目”,为合作企业或机构提供竞争情报方案;其研究报告被法国国家议会、军工机构、跨国企业采纳;其校友网络 AEGE 遍布政府、情报、媒体与大型财团。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机制,使 EGE 在法国战略系统中保持“既独立又嵌入”的特殊位置。
这也正是其独特影响力的来源:它不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却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它不直接掌控媒体,却频繁影响媒体议题;它不是军队,却持续向国家机器输出“战争式思维”。
四、经济即战争,信息即武器
EGE 的核心理念是:“经济从未中立,信息从未无害”。其创建者之一 Christian Harbulot 曾指出:“21世纪的战争不再局限于传统军事领域,而是扩展至经济、金融、数据与认知的隐性战场。”这套“非对称博弈”与“隐性冲突”的战略思维,正在成为法国乃至欧洲国家安全界的重要共识。
这种战略框架提醒我们:全球秩序竞争的形式正在改变,谁掌控叙事框架,谁就拥有先手权。而 EGE正是这一认知战场中的一支先锋力量。
结语:不是军事学院,却事关国家安全
法国经济战学院的存在,反映法国在面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时的制度性思考:将经济安全、信息主权与认知防御系统性地纳入国家战略。面对越来越“无形化”“非对称”的全球博弈格局,这样一所“既不是大学,也不是军校”的机构,或许正揭示了未来国家竞争的演进方向。
对于任何希望在全球秩序重构中保有话语权的国家而言,理解 EGE、关注其运作逻辑,已不仅是教育议题,更是国家安全与战略塑造的前沿课题。
毕研韬系《无界传播》总编辑、国际传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