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穆斯林旅游市场:为何成了全球争夺的新蓝海?
Blog

穆斯林旅游市场:为何成了全球争夺的新蓝海?

Share

在全球旅游版图上,穆斯林市场成了新蓝海。

文/毕研韬

无论是阿联酋的奢华购物季,马来西亚的清真度假村,日本和韩国的清真餐厅,还是香港、台湾推出的穆斯林友好措施,都表明各国(地区)正在加快布局这一细分市场。那么,这个市场缘何成为全球争夺的新蓝海?

一、庞大的消费规模与增长潜力

根据迪拜伊斯兰经济发展中心与 Dinar Standard 发布的《全球伊斯兰经济状况报告》(SGIE),2022 年全球伊斯兰经济总体消费约为 2.29 万亿美元,涵盖食品、时尚、媒体、旅游等多个领域。其中,旅游板块在全球非必需消费中占据重要位置。

Mastercard–CrescentRating 发布的《全球穆斯林旅游指数》(GMTI)估算,2022 年约有 1.1 亿穆斯林游客(恢复到 2019 年水平的约 68%),部分预测认为 2023 年可能达到 1.4 亿人次,并有研究预计到 2028 年支出接近 2,250 亿美元

相关调查显示,全球穆斯林人口年轻化明显,超过六成年龄低于30岁,构成强劲的旅游消费基础(UN DESA,2022)。Mastercard–CrescentRating(GMTI)报告指出,穆斯林游客的平均人均消费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部分热门目的地日均消费达150至200美元,且疫情后恢复速度快于整体市场,凸显出该细分市场的韧性和潜力。

二、稳定的文化需求带动附加产业

穆斯林游客在出行中有特定的信仰需求,包括清真餐饮、祷告场所、无酒精环境等。这些需求不仅带动餐饮、酒店改造,还延伸到航空、零售、医疗、会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

日本自 2010 年代起逐步引入清真认证,并在东京、大阪等地增加礼拜设施,显著提升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游客量。香港近年来扩充清真餐厅数量、优化礼拜设施,并通过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清真餐饮指南”,在 GMTI 非伊斯兰合作组织(OIC)目的地排名中持续上升。台湾则依托本地多家清真认证机构,推动百余家餐厅与酒店获得认证,并面向马来西亚、印尼市场开展定向推广,提升在东南亚穆斯林游客中的知名度。

三、地缘外交与软实力竞争

吸引穆斯林游客不仅是经济考量,也是文化交流与外交布局的重要一环。对于非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来说,提供友好环境有助于改善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拓展贸易和投资合作。

韩国在推广“韩国文化”时,将清真友好作为重点之一,以吸引中东投资与留学生;中国在海南、宁夏、新疆等地发展穆斯林友好旅游,既推动地方经济,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文化交流平台。香港和台湾虽然穆斯林人口比例不高,但积极参与这一市场竞争,不仅为了旅游收入,也借此深化与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经贸与人文联系。

四、数字化与社交媒体放大效应

穆斯林游客善于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旅行体验。友好的清真餐厅、便捷的礼拜设施、尊重文化的服务细节,都可能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形成口碑营销。这种“信任背书”在穆斯林社区中影响力极大,能够直接带动目的地热度。香港的“清真旅游地图”和台湾的“穆斯林友好旅游 App”就是依托数字工具进行精准推广的典型案例。

五、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态势

目前,马来西亚和印尼在穆斯林旅游竞争力排名中长期占据前列,但新加坡、日本、泰国、韩国、英国等非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也在快速上升。香港和台湾虽然起步较晚,但依托交通枢纽地位、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不断优化的清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提升在全球穆斯林游客心中的排名。

可以预见,未来谁能在“清真友好”与“高质量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谁就能在这场全球争夺战中脱颖而出。

六、结语

穆斯林旅游市场之所以被称为“新蓝海”,不仅因为它体量巨大、增长迅速,更因为它蕴含了经济利益、文化交流与国际关系的多重机遇。对于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的各经济体而言,这场争夺不仅是市场之争,更是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的比拼。

毕研韬系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Related Articles

德才兼备者,往往难容于组织/ Excellence Breeds Exile

文/石敢当 (By Shi Gandang) 如果你这个人能力强,人品好,三观又正,那么恭喜你,在组织里,你基本上混不好。 这是中文社交媒体上的一名言,让无数网民点头称是。 If you are highly capable, of...

毕研韬教授受聘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文/唐摩崖  近日,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无界传播》总编辑毕研韬受聘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察哈尔学会是我国非官方、行动型的外交与国际关系领域重要智库,由时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博士于2009年10月发起创建,总部设在河北省尚义县察哈尔牧场。学会在北京、上海、柬埔寨金边、毛里求斯路易港等地设有12个办公室,并与韩国延世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合作在当地建有研究中心。 据学会官网介绍,“察哈尔学会致力于冲突与和解事务的研究与解决,在朝鲜半岛事务、宗教外交、人权与涉藏外交等领域拥有重要的高层决策影响力”。 毕研韬教授是中国知名国际传播专家,研究领域涵盖认知管理、跨文明对话、 舆情与危机管理。今年2月,他牵头创建传播学国际实验平台《无界传播》,旨在提升公众认知素养,促进社会和解与世界和平。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为什么产生“伊斯兰恐惧”?

“伊斯兰恐惧”不仅是对穆斯林的情绪化排斥,更是一种结构性、制度化、跨文化传播的社会现象。 文/毕研韬 要理解伊斯兰恐惧(Islamophobia)的成因,需要置于宏观历史结构、中观制度话语、微观心理互动的多层框架中考察,这样才能看到各层如何相互作用并共同塑造这一情绪与观念。 一、宏观层:历史与结构性根源 二、中观层:制度与话语的放大机制 三、微观层:心理与社会互动机制 三、结语 “伊斯兰恐惧”并非单一原因驱动的情绪,而是历史遗产、制度机制与心理认知多层次因素作用的结果。宏观层的结构性条件为它奠定了深厚的文化与政治基础,中观层的制度与话语机制不断放大并固化这种情绪,微观层的心理与互动模式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再生产它。三者的联动,使“伊斯兰恐惧”不仅顽固存在,而且具有跨国流动性与自我强化的特征。 Please follow and like...

Why Should We Combat Islamophobia?

Islamophobia is not merely a religious issue; it also concerns social s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