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欧洲 法国经济战学院:国家战略的隐秘实验室
欧洲

法国经济战学院:国家战略的隐秘实验室

Share

文/毕研韬

在巴黎第八区一栋不甚起眼的教学楼中,法国正静悄悄培养着一支“战略特种部队”。他们不操枪,不练兵,却深谙情报收集、叙事操控、博弈干预。他们的训练场,不是军事靶场,而是全球市场、社交网络与公众舆论场。他们来自 École de Guerre Économique(经济战学院,简称 EGE)——一个融合高等教育、战略咨询与认知安全研究的复合机构,其存在本身已成为法国面对21世纪全球竞争的一种国家隐喻。

一、学院不只是学校:教育与战训的一体化

成立于1997年的 EGE 由前军官与竞争情报专家联合创建,其定位超越传统教育范畴,致力于打造“经济战场上的战略参谋”。与一般大学不同,EGE 的课程设置直接面向国家与企业层面的博弈思维,涵盖经济情报、认知战、网络安全、国家形象管理、法律攻防、声誉安全等内容。它的教学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训练实操能力——使学生能识别敌意行为、设计反制策略、操控信息流向,乃至通过构建叙事影响公众认知。

这种战训一体的逻辑,使 EGE 更接近军事参谋学院或情报训练基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学院或社会科学研究所。

二、从情报教育到舆论塑造的战略跃迁

近十年来,EGE 已从一个专业培训机构,转型为法国战略话语生态中的活跃参与者,频繁就全球经济与安全热点发表立场性分析,直接介入国家层面的认知竞争。例如:

  •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EGE 旗下研究平台 CR451 发布多篇报告,指出俄罗斯正通过认知战渗透法国社会,强调亟需建立国家级认知防御体系;
  • 在中美科技与数据主权竞争话题中,该校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正在通过技术-资本联合体重塑全球影响秩序”,呼吁法国与欧洲强化战略自主性;
  • 在2025年有关核能自主权的公共讨论中,EGE研究人员围绕“快中子堆研发”提出“技术主权就是国家主权”的论点,尽管相关报告尚未正式发布,但其观点已在法国智库与媒体中被广泛引用;
  • 面对法国制药企业 Sanofi 欲出售 Doliprane(对乙酰氨基酚)品牌的市场传闻,EGE研究者强调“卫生舆论本身已成为国家认知资产”,呼吁从信息安全视角审视跨国并购。

这些观点不仅具有高度战略视野,更体现出 EGE 对信息政治化与舆论安全的深度介入意识。在其理论体系中,信息不是中性的,叙事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必须设计、操控与输出的“国家战略资源”。

三、教育、咨询、智库三位一体的制度形态

EGE 既是一所学校,也是一家实战型咨询机构,同时还是一个持续向政府、军方和企业输出战略建议的智库平台。其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要参与真实“任务型项目”,为合作企业或机构提供竞争情报方案;其研究报告被法国国家议会、军工机构、跨国企业采纳;其校友网络 AEGE 遍布政府、情报、媒体与大型财团。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机制,使 EGE 在法国战略系统中保持“既独立又嵌入”的特殊位置。

这也正是其独特影响力的来源:它不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却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它不直接掌控媒体,却频繁影响媒体议题;它不是军队,却持续向国家机器输出“战争式思维”。

四、经济即战争,信息即武器

EGE 的核心理念是:“经济从未中立,信息从未无害”。其创建者之一 Christian Harbulot 曾指出:“21世纪的战争不再局限于传统军事领域,而是扩展至经济、金融、数据与认知的隐性战场。”这套“非对称博弈”与“隐性冲突”的战略思维,正在成为法国乃至欧洲国家安全界的重要共识。

这种战略框架提醒我们:全球秩序竞争的形式正在改变,谁掌控叙事框架,谁就拥有先手权。而 EGE正是这一认知战场中的一支先锋力量。

结语:不是军事学院,却事关国家安全

法国经济战学院的存在,反映法国在面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时的制度性思考:将经济安全、信息主权与认知防御系统性地纳入国家战略。面对越来越“无形化”“非对称”的全球博弈格局,这样一所“既不是大学,也不是军校”的机构,或许正揭示了未来国家竞争的演进方向。

对于任何希望在全球秩序重构中保有话语权的国家而言,理解 EGE、关注其运作逻辑,已不仅是教育议题,更是国家安全与战略塑造的前沿课题。

毕研韬系《无界传播》总编辑、国际传播专家。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Related Articles

如西方与中国角色互换,西方还会打压俄罗斯吗?

答案:不会。若完全置身于当下中国的位置,那么西方对俄政策将以合作与调停为主,而非全面打压。 文/ChatGPT + 毕研韬 一、逻辑前提:角色彻底互换的含义 所谓“角色互换”,并非仅是地理位置调换,而是整体战略身份与价值框架的置换: 换言之,若西方成为今天的“中国”,它们就必须以中国的逻辑来处理俄乌冲突。 二、价值观与战略目标的改变 三、政策选择的合理路径 在角色彻底互换后,“西方=中国”的政策路径应当是: 四、结果推演 由此可见,如果西方真的处于中国的位置:...

中国经济放缓,会加速西方“去中国化”吗?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正引发全球关注,西方‘去中国化’战略会因此加速吗?本文从供应链、投资流向与技术反制三方面进行解析。 文/唐摩崖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2.8%,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11%,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三个月位于49.1的收缩区间。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愈加显著,西方国家在供应链安全和产业自主方面的战略调整加速。然而,实际的“去中国化”进程受到市场规律、产业现实和成本考量的显著制约。 二、供应链多元化加速推进,但面临客观瓶颈 在贸易摩擦与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下,跨国企业正积极推动产能分散。例如,惠普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90%的北美销售产品转移至中国以外生产,苹果公司亦将30%的iPhone组装产能迁至印度。 这种调整主要集中于终端制造环节,而上游产业链仍高度依赖中国。世界贸易组织2024年报告显示,中国占据全球中间品贸易28%的份额。 转移过程遭遇的现实挑战不容忽视:越南面临8000兆瓦的工业用电缺口,印度基础设施不足导致物流成本增加35%。 三、直接投资流入承压,但未出现净流出 资本流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净流入45亿美元,创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 2025年上半年,外资态势呈现分化:制造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如电子设备行业降幅达18%),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外资同比增长12%。...

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 A New Global Benchmark in Media Governance

The European Union’s first legally binding media freedom regulation takes effect, ushering...

欧洲媒体自由法,全球媒体治理新标杆

欧盟首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欧洲媒体自由法》生效,开创全球媒体治理新纪元。 文/《无界传播》编辑部 2025年8月8日,欧盟历史性地推出了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媒体自由法规——《欧洲媒体自由法》(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EMFA)。这不仅是欧洲媒体治理的重大突破,更为全球,尤其是媒体生态复杂多样的亚洲,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EMF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媒体自由从“软治理”提升为硬核法律保障,明确限制政治和资本对新闻编辑的干预,推动媒体所有权透明,设立跨国监督机构,确保法规落地执行。这部法规给欧洲媒体穿上了“防弹衣”,让它们在数字浪潮和政治风暴中,能够更坚定地捍卫独立与多元。 对亚洲而言,EMFA不仅是一个法律范本,更是催生变革的火种。亚洲媒体环境错综复杂,言论空间既充满活力,也面临多重挑战。EMFA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案例:用法治保障媒体自由,促进信息透明和多元表达,是维护社会开放与认知多样性的关键路径。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网络监管与言论自由,EMFA的实践经验无疑为亚洲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无界传播》团队坚信,媒体自由不仅是新闻人的权利,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我们期待EMFA能在亚洲引起共鸣,激发更多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媒体法治保障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传播环境。 Please follow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