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欧洲 俄乌战争何时结束?各方预测趋于一致
欧洲

俄乌战争何时结束?各方预测趋于一致

Share

文/ Miles Veritas

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已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和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战争何时结束?尽管目前前线依旧胶着,但各方已陆续给出预测,呈现出一定的共识趋势。

一、美国军事研究机构判断:2026年年中是转折点

美国战争研究所(ISW)认为,俄罗斯财政和兵力正在承受极限压力,战争资源最多只能支撑至2026年年中。

ISW分析师指出,虽然俄军近期在顿巴斯地区仍有进展,但这种推进属于高成本低收益,其持续性存在严重疑问。

综合其评估:2026年或将成为俄罗斯无法再维持高强度作战的转折点。

二、乌克兰政府的政治目标:争取2025年形成决定性战果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表示,希望通过2025年内的“果断行动”结束战争,至少实现停火谈判。

但现实压力迫使乌方可能从“全面胜利”转向“有条件妥协”,尤其在美欧援助动能下降的背景下。

三、克里姆林宫内部评估:2026年前必须结束

乌克兰国防情报局(GUR)副局长斯基比茨基(Vadym Skibitsky)披露,俄罗斯高层认为若战争持续到2026年以后,将严重影响其与中美的全球战略竞争能力。

因此,克里姆林宫设定了2026年为战争的“战略底线”,希望在此之前通过战场胜利、外交谈判或政治变局达成某种“解决”。

来源:乌克兰GUR副局长斯基比茨基在《Business Insider》采访中披露。

四、中国学者观点:战争或进入“冻结冲突”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认为,当前战争已出现僵持态势,2025年可能出现“停火窗口”,但全面和平协议难以迅速达成。

战争或将转入“低烈度对抗与外交谈判交织的阶段”,类似格鲁吉亚或克什米尔的长期冻结冲突模式。

五、德国:战争将持续至2026年甚至更久

德国情报界与媒体(如《明镜》《时代周报》)报道显示,多数德国安全机构认为:俄罗斯仍有能力拖延冲突;乌克兰面临财政和兵员压力。

因此,他们预测:除非西方内部政策转变,否则战争至少将持续至2026年,甚至可能演化为长期冻结局势。

结语

虽然战争走向无法完全预测,但综合现有信息,我们可推断:

俄乌战争最早将在2025年下半年出现停火窗口,大概率在2026年实现实质性转折,进入结束或“冻结”状态。

Miles Veritas系《无界传播》兼职信息员。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Related Articles

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 A New Global Benchmark in Media Governance

The European Union’s first legally binding media freedom regulation takes effect, ushering...

欧洲媒体自由法,全球媒体治理新标杆

欧盟首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欧洲媒体自由法》生效,开创全球媒体治理新纪元。 文/《无界传播》编辑部 2025年8月8日,欧盟历史性地推出了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媒体自由法规——《欧洲媒体自由法》(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EMFA)。这不仅是欧洲媒体治理的重大突破,更为全球,尤其是媒体生态复杂多样的亚洲,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EMF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媒体自由从“软治理”提升为硬核法律保障,明确限制政治和资本对新闻编辑的干预,推动媒体所有权透明,设立跨国监督机构,确保法规落地执行。这部法规给欧洲媒体穿上了“防弹衣”,让它们在数字浪潮和政治风暴中,能够更坚定地捍卫独立与多元。 对亚洲而言,EMFA不仅是一个法律范本,更是催生变革的火种。亚洲媒体环境错综复杂,言论空间既充满活力,也面临多重挑战。EMFA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案例:用法治保障媒体自由,促进信息透明和多元表达,是维护社会开放与认知多样性的关键路径。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网络监管与言论自由,EMFA的实践经验无疑为亚洲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无界传播》团队坚信,媒体自由不仅是新闻人的权利,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我们期待EMFA能在亚洲引起共鸣,激发更多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媒体法治保障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传播环境。 Please follow and...

Is the War in Ukraine a Proxy War?

Is your view of the Ukraine war truly your own—or was it...

乌克兰战争是代理人战争吗?

文/毕研韬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战场在东欧,舆论场却遍布全球。每当谈起这个话题,社交平台、媒体评论区和饭桌上的争论往往迅速变成“站队”游戏:有人坚定支持乌克兰,谴责俄罗斯侵略;有人批评北约东扩,声援俄罗斯自卫;还有人声称这是一场代理人战争,是美俄之间的地缘对抗。 问题是,我们真的理解这场战争吗?还是说,我们只是被某种叙事带着走? 定性战争,取决于谁在讲述 战争从来不只发生在战场上,更发生在叙事中。所谓“代理人战争”,其实就是一种叙事视角。这个视角强调:乌克兰并非真正的自主行动者,而是美西方对抗俄罗斯战略中的一枚棋子。与之对立的叙事则宣称: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有权抵抗侵略,绝非任何人的“代理人”。 不同媒体、不同国家的官方话语选择哪一种视角,往往就决定了公众“看到的”战争性质。我们对战争的理解,很可能是他人叙述的结果。 你以为你在判断,其实你在归队 当一个事件被高度政治化,它往往会迫使人们“选边站”。这是现代传播的一个规律:不管你愿不愿意,信息流会根据你的点击和互动偏好,迅速为你“推送”符合你已有立场的内容,强化你的判断,同时屏蔽异见。这种机制不会引导你理解复杂性,而是鼓励你加入某一方。 于是,我们就这样被“安排了立场”:偏爱欧美媒体的人,容易认定俄罗斯是肇事者;偏爱俄方或中方叙事的人,往往认为北约才是幕后黑手;而真正了解乌克兰内部矛盾和历史复杂性的人,反而更不会轻易站队。 讽刺的是,越是复杂议题,越容易被简化,因为多数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抵抗叙事设定。他们更倾向于快速归队,以获得心理安全和社群认同。 为什么要警惕“自动站队”? 警惕任何叙事,不是要你放弃判断,而是提醒你:觉察你是怎么做出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