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北美 号外!美国“28点俄乌和平方案”核心要点
北美欧洲

号外!美国“28点俄乌和平方案”核心要点

Share

美国提出的”28点俄乌和平方案“目前备受争议。

文/毕研韬

一、方案性质与当前状态

2025年11月,美国向乌克兰提交了一份“28点俄乌和平方案”。据多家媒体报道,这项方案系美俄双方特使斡旋下形成的,并获得了特朗普总统的支持。方案涵盖乌克兰和平、安全保障、欧洲安全以及美俄/美乌未来关系。

目前,该方案尚未被乌克兰正式接受。特朗普曾公开设定 11月27日 为接受最后期限。

俄罗斯方面表示愿进行实质性谈判,但强调对细节还需深入讨论。

对此,泽连斯基称乌克兰面临艰难抉择,但强调尊严与自由是底线。

同时,欧洲盟友对方案中某些条款 (如领土、裁军) 表示强烈保留。

因此,这份方案目前更多是 外交构想/谈判提案,尚处于政治斡旋阶段,而非已正式签署的和平协议。

二、28 点核心内容与简要解析

下面按已公开报导整理 28 点主要内容(部分为媒体推测或未全面公开的细节),并简要说明其潜在意义。

1.确认乌克兰主权:明文承认乌克兰为主权国家。

2.签订全面不侵略协议:俄罗斯、乌克兰及欧洲国家达成互不侵犯条约,解决过去几十年安全模糊问题。

3.防止扩张:俄罗斯承诺不再入侵邻国;北约不再进一步扩张。

4.俄-北约对话机制:建立由美国斡旋的俄-北约对话平台,处理安全问题、降级风险、未来合作。

5.安全保障:乌克兰获得“可靠安全保障”,作为和平机制的一部分。

6.乌克兰军队规模限制:军队上限为约 600,000人 (对此媒体报道略有差异)。

7.放弃加入北约:乌克兰在宪法中写入不加入北约,同时北约在其章程中承诺未来不接纳乌克兰。

8.禁止北约驻军:北约不得在乌克兰部署常驻兵力。

9.欧洲战机部署:欧洲(西方)战斗机将部署在波兰,而非乌克兰领土。

10.乌克兰安全保障触发机制:提出具体机制:如果乌克兰发动进攻,保障可能失效;若俄罗斯再侵略,则触发强力制裁或军事回应。

11.乌克兰加入欧洲市场:乌克兰可获得优先进入欧洲 (欧盟) 市场机会,为其经济重建提供激励。

12.重建资金和投资:使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有报道为数百亿美元)投资乌克兰重建。

13.俄罗斯经济重新融入:随着制裁逐步解除,俄罗斯将重返全球经济舞台,甚至重返八国集团 (G8)。

14.资产分配机制:冻结的俄资产部分用于乌克兰重建,美国可能从中获得利润分成。

15.美俄联合监督机构:成立一个以美国 (特朗普) 主导的 “和平委员会” 监控协议执行。

16.俄罗斯法律承诺:要求俄罗斯在法律上承诺不再对乌克兰及部分欧洲国家采取侵略行为。

17.延长/续签核武条约:美俄原则上同意延续类似 START 的核裁军/不扩散协定。

18.乌克兰无核化承诺:乌克兰重申无核国地位 (遵守不扩散条约)。

19.扎波罗热核电站管理: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监督,发电量按某种比例 (媒体报道为 50:50) 分配。

20.人道与文化机制:建立人道主义委员:释放战俘、被拘押平民;推动文化与教育和解,包括语言、宗教宽容。

21.领土安排 (顿巴斯 / 克里米亚 /南部):承认克里米亚由俄罗斯控制;冻结顿巴斯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 部分当前接触线;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区域维持现状 “接触线”。

22.禁止以武力改变边界:双方承诺未来不通过战争改变边境;若违反,保障机制可能受影响。

23.粮食与河运保障:明确保障乌克兰通过河流 (如第聂伯河) 以及黑海通道进行商业粮食运输。

24.选举安排:乌克兰在协议签署后约 100 天内举行全国选举。

25.全面赦免:战争期间交战方的某些行为将获得赦免,各方不再就相关行为提出进一步追诉。

26.监测与制裁机制:和平委员会有权监督协议,若一方违反,可恢复制裁或施加惩罚。

27.和平委员会领导权:和平委员会由特朗普主持,具有一定法律/政治权威。

28.即时停火机制:一旦各方签署备忘录并同意撤军至商定位置后,立即执行停火。快.媒体

三、争议与风险分析

部分舆论认为,尽管方案被提出为 “和平路径”,但其设计中显著倾向俄罗斯利益,这引发了多方面强烈争议。

1.领土主权受损: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以及部分顿巴斯地区属于俄罗斯控制,这触及乌克兰核心国家利益。

2.防御能力削弱:限军+限制长程武器可能严重削弱乌克兰未来自卫能力。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会让乌克兰极度被动。

3.放弃北约门票:把“不加入北约”写入宪法意味着乌克兰未来几乎不可能重返西方军事联盟,其安全保障更多依赖口头/纸面承诺。

4.安全保障机制可信度存疑:虽然提出“可靠保障”,但具体触发条件和执行方式未完全明确。如果没有足够的强制机制 (如真正的部署或实质制裁),保障可能成为空文。

5.经济分配与利益不对称:冻结的俄资产用于乌克兰重建,但美国拟分得一定利润,这种安排可能被批评为不平等。

6.赦免条款争议:全面赦免意味着很多战时行为 (包括潜在战争罪) 不再被追诉,这可能触及正义、公义问题。

7.欧洲盟友立场分歧:欧洲盟国 (如德国、法国、英国) 已对方案中一些关键条款表达保留,担心其损害欧洲安全框架及乌克兰主权。

8.乌克兰的政治与心理承压:泽连斯基公开表态承压巨大:他指出若不接受方案,可能失去美国支持;若接受,又可能被民众视为屈辱。

四、前景与可能路径

1.谈判基础可能性:普京表示俄方愿意对该方案进行 “实质性讨论”。 若双方进入认真磋商,这份方案或能成为和平谈判的 基础。

2.乌克兰是否接受:乌方目前表示会提出替代方案,强调尊严与自由不能被忽视。乌方能否妥协,将取决于其未来军事形势、国际援助、国内政治压力等多重变量。

3.欧洲角色关键:欧洲国家若不支持该方案,乌克兰单方面接受风险极大。欧盟在 G20 或其他多边机制中可能推动更具保障性的替代方案。

4.监督与执行机制考验:和平委员会能否真正执行、制裁机制是否有实际力量,将是协议能否落实的关键。如果只是象征性机构,和平难以维持。

5.道义与法律后果:赦免和领土承诺若成为现实,将对国际法、公义和受害者问责构成重要挑战,这可能成为国内和国际舆论压力的重要来源。

五、结语

美国提出的这份“2点俄乌和平方案”是当前国际舞台上最复杂、最具争议的提案之一。它在形式上覆盖了军事、安全、经济、政治和人道多个层面,但其对乌克兰主权的重大让步,以及对俄罗斯利益的明显倾斜,使其被不少分析者视为偏袒俄方的框架。

此方案目前还处于政治构想与谈判阶段,其成败将关键取决于乌克兰是否愿意作出根本性妥协、欧洲盟友是否支持、俄罗斯是否真诚参与执行,以及监督机制能否建立实效。

从更广泛的视角看,这既是一场利益博弈,也是一场价值博弈:是以领土与主权为代价换取和平,还是坚持抗争,但继续承受战争之苦?相关方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毕研韬系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Related Articles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2025年度对中国的认知

文/毕研韬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每年发布《年度威胁评估》(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ATA),旨在向国会报告其所关注的国际安全与战略趋势,其中的涉华内容属于美方情报界内部评估与观点,而非客观事实本身。本文基于ATA 2025公开版本,对其中涉华内容进行梳理,并严格以“美方认为”“报告指出”等方式呈现其原始表述。 一、美方总体定位:从强调竞争到关注长期结构性互动 根据ATA 2025,美国情报界在涉及中国议题时,仍沿用“主要竞争对手”(major competitor)之描述,体现了美方从自身角度出发所关注的长期战略议题。 报告中提及,中国在科技、经济规模、部分产业链能力等方面的进展,是促使美方将竞争视为长期议题的重要背景之一。 报告强调,这种竞争并非短期变化,而是“结构性因素”在持续作用。...

近五年美国情报界对中国认知的重大转变

文/毕研韬 近五年(2021–2025年),美国情报界对中国的认知已从单一领域对手,演变为“系统性、长期性、多维度竞争者”。这一转变不仅植根于中国能力的迅速增强,也反映出美国对全球制度、技术与价值格局竞争的深切担忧。未来,这种认知将深刻塑造美中政策导向、安全策略和国际合作格局。 202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中国任务中心(China Mission Center, CMC),这是美国情报界对中国问题进行“跨职能、整体性”应对的标志性举措。CIA表示,该中心将统一分析和行动职能,以应对“中国……(此处本文作者省略若干字)构成的地缘政治挑战”。 此外,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分析,自此以来,美国多个情报机构不断整合对华资源,将军事、技术、经济、网络等领域视为协同竞争的战场。 这种机构重构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美国将中国视为长期、系统性的战略对手,而不仅仅是某一领域的竞争者。 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ATA)》报告中,美国情报界对中国威胁的认识逐年深化、扩展,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年度威胁评估》是美国核心情报报告,旨在向国会、政策制定者及公众提供对全球安全威胁的综合分析。它汇总美国18个主要情报机构的评估成果,呈现最权威、跨领域的安全威胁判断。 在2023年ATA报告中,中国被评为“最广泛、最活跃、最持久”的网络间谍威胁来源。 2024年的报告继续强调,中国在网络、情报、影响力操作(包括选举干预、社会分裂利用)领域能力显著。...

兰德智库:中国从俄乌战争中吸取的教训

文/毕研韬 兰德公司(RAND)2025年发布报告《China’s Lessons from the Russia-Ukraine War: Perceived New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and...

台湾议题:中美竞争稳定化的关键试验场

基于兰德公司2025年报告《Stabilizing the U.S.–China Rivalry》的分析 文/毕研韬 一、台湾问题在中美竞争中的定位 兰德公司在其2025年报告《Stabilizing the U.S.–China Rivalry》中指出,台湾是中美战略竞争中最具危险性,但也最具可管理性的议题之一。 报告认为,尽管双方在政治目标上根本对立——中国将台湾视为国家统一的核心利益,美国则将台湾纳入其印太战略与民主价值体系,但在“防止危机升级、避免军事冲突”层面,仍存在可操作的稳定路径。 台湾对两国都具有结构性重要性:对中国而言,它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民族复兴的象征;对美国而言,它是印太地区的关键节点,牵涉防务同盟体系与全球科技供应链(尤其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