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唐摩崖
台海局势正悄然进入历史与现实交错的临界点。当“和平统一”不断被岛内政治现实蚕食,“不排除使用武力”成为大陆对外最清晰的信号时,一个不愿想象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正在逼近决策与认知的核心:
台海一旦开战,结局将如何?
这不只是军事推演的问题,更是关于战略目标、国家意志、全球博弈和民族心理的多重叠加。本文尝试分析三种可能的战争结局,并对其实现概率做出初步评估。
结局一:全面统一,概率为65%
这是目前最有可能的结果。大陆已在军事、制度与心理层面完成准备,若决定开战,不会容忍“打而不统”或“中途止损”的结局。
大陆如选择动武,其目标不会是“惩戒台湾”或“局部控制”,而是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不达此目标,冲突即失其意义。
全面统一的实现可能建立在三方面:解放军迅速夺取制空制海权;“斩首行动”彻底摧毁台湾指挥体系;外部干预未能形成有效阻断。
必要时,北京可能不惜将台军主要抵抗力量与政府建筑彻底摧毁,以压缩战后整合成本。
统一后的政治治理、秩序恢复、岛内民意转化将是另一场“非军事战争”。大陆或将设立临时军政管制机制,随后推进行政重构与国家意识形态整合。
结局之二:局部占领+准统一,概率为25%
一种非预设但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大陆夺取部分关键地区(如西岸城市、政经中枢)或全岛控制尚未完成,但台湾政权体系已崩溃,岛内进入政治真空状态。
具言之,这会出现如下情况:岛内存在局部抵抗,军管区与民控区并存;名义上已“统一”,但国家治理版图尚不完整;台独势力在岛外建立“流亡政府”;国际社会不承认统一合法性,但制裁力有限。
这种状态下,大陆可能宣布统一已完成,此后进入长期整合期。
此结果源自战争节奏控制不理想,或因外部干预、岛内游击式抵抗导致“战而不稳”。虽然政治上不理想,但比失败更可接受。
结局之三:武攻失败或被迫中止,概率不足10%
必须承认一种极端情境:大陆发动战争但未能达成战略目标,或被国际军事力量有效阻断,被迫中止行动。
这种情况将导致政治合法性受损;外部制裁全面升级;台海形成新对峙格局。
这种结局的实现条件包括美日联军直接介入或“准参战”;解放军补给线被切断,长期无法推进;国内发生重大经济金融震荡,无法支撑战事。
这类结局与大陆当前的战略部署严重不符。除非误判外部干预强度或遭遇严重战场意外,否则北京极难接受“战而不成”的后果。
为什么“战而不统”基本不可能?
不少观点认为,大陆可能“打一仗教训台湾”,而非争取全面统一,但从现实与战略双重角度看,这种推演逻辑不成立,原因有三:
- 军事动员成本巨大,不可能为“示范性战争”而战;
- 一旦战争爆发,台海“一个中国”现实将不可逆转;
- 不统一即失败,政权合法性将遭重大挑战。
除非开战前即被阻止,一旦解放军踏上岛屿,不统一不是选项,而是败局。
结语:一场无法“打着玩”的战争
台海冲突的本质,不是俄乌战争的地缘赌博,也不是朝鲜战争的意识形态投射,而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最后一步。一旦开战,便无中间地带,只有成功统一,或重大失败。
所以,和平不是“拖”出来的,而是各方在明白结局之后主动选择的理性结果。
一旦动手,历史就再无反悔的空间。
本文是作者与ChatGPT反复推演的初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