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毕研韬
2025年5月1日,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刊出一篇引发广泛关注的评论文章,题为《特朗普应遏制台湾》(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文章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两位资深研究员克里斯多福·奇维斯和史蒂芬·沃特海姆共同撰写。
一、为避免误判,美国必须展现“克制”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
- 台湾政府近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政策,例如将中国列为“境外敌对势力”, 推动17项“反渗透”措施,并高调宣扬台湾是独立国家。这些举动在台湾民众中得到支持,但在北京看来,台湾政府正在渐进式推进“台独”,这可能会触碰到北京的红线,导致局势失控。
- 美国对此没有明确的反应,甚至看似默许了台湾的激进举动,这使得台湾政府误以为美国会在台海冲突中站在台湾一方,进一步加剧误判的风险。
- 美国应该通过明确的言辞表态,向台湾传达一个清晰的信号:美国不会支持台湾独立。这样,才能防止台海局势因误解而升温。
- 最后,作者建议美国应促使台北与北京恢复对话,以避免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这篇文章主张美国保持克制,避免过度刺激中国,同时也提出美国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政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二、文章的代表性与影响力
在当代美国对外战略话语中,克里斯多福·奇维斯与史蒂芬·沃特海姆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温和现实主义者:
- 奇维斯(Christopher S. Chivvis)曾担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具有深厚的战略评估与政策经验;
- 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是国际“外交克制”(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致力于推动“非军事主导”的美国对外战略。
该文刊发于《Foreign Policy》这一主流平台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战略界中一部分人开始警惕“代理人战争”逻辑重演于东亚。他们担心,美国正在重蹈乌克兰模式的覆辙——放任地区盟友挑战区域霸主,结果自己被拖入冲突泥潭。
可以说,文章代表的是美国建制派内部的战略保守派或“责任克制派”的反思声音。这一立场虽然目前在华盛顿政治圈中不占主导,但在学术界、情报界、退役军界中拥有稳定影响力,构成对新保守主义与民主价值干预主义的现实主义平衡力量。
三、信息误导和地缘传播的危险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那就是信息的误导和地缘传播中的“掠夺式积累”。
- 信息的不对称和错误信号的传递
现在,台湾问题的传播格局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中心-边缘”模式,而是由媒体、智库、公众和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多维传播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台湾有时被描绘成“民主阵线”的最前沿,这样的叙事不仅容易误导国际舆论,也使得台湾政府产生对外界支持的错误期待。 - 美国话语体系的多重矛盾
文章提到美方没有就台湾的举动发出警告或约束信号,这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的“战略模糊”,即美国不明确表态,就是允许台湾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行动。这个做法有时能避免直接冲突,但也给台湾政府制造了错误的希望:美国会无条件支持其独立。这种信息的模糊性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误判。 - 制度性信息外包与去责任化的表达机制
美方对台湾激进政策“视而不见”,这种沉默或许源于制度性信息外包机制:台湾问题的公共表达往往被外包给媒体、智库与民间组织,政府不必承担风险。这种“去责任化的表达机制”反而加大了台北的误判空间,加剧了台海局势的紧张。
作者系中国大陆传播学教授、国际传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