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亚洲 美国权威专家警告:特朗普应遏制台湾
亚洲传播学

美国权威专家警告:特朗普应遏制台湾

Share

文 / 毕研韬

2025年5月1日,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刊出一篇引发广泛关注的评论文章,题为《特朗普应遏制台湾》(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文章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两位资深研究员克里斯多福·奇维斯和史蒂芬·沃特海姆共同撰写。

一、为避免误判,美国必须展现“克制”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

  • 台湾政府近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政策,例如将中国列为“境外敌对势力”, 推动17项“反渗透”措施,并高调宣扬台湾是独立国家。这些举动在台湾民众中得到支持,但在北京看来,台湾政府正在渐进式推进“台独”,这可能会触碰到北京的红线,导致局势失控。
  • 美国对此没有明确的反应,甚至看似默许了台湾的激进举动,这使得台湾政府误以为美国会在台海冲突中站在台湾一方,进一步加剧误判的风险。
  • 美国应该通过明确的言辞表态,向台湾传达一个清晰的信号:美国不会支持台湾独立。这样,才能防止台海局势因误解而升温。
  • 最后,作者建议美国应促使台北与北京恢复对话,以避免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这篇文章主张美国保持克制,避免过度刺激中国,同时也提出美国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政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二、文章的代表性与影响力

在当代美国对外战略话语中,克里斯多福·奇维斯与史蒂芬·沃特海姆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温和现实主义者:

  • 奇维斯(Christopher S. Chivvis)曾担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具有深厚的战略评估与政策经验;
  • 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是国际“外交克制”(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致力于推动“非军事主导”的美国对外战略。

该文刊发于《Foreign Policy》这一主流平台本身就是一种信号:战略界中一部分人开始警惕“代理人战争”逻辑重演于东亚。他们担心,美国正在重蹈乌克兰模式的覆辙——放任地区盟友挑战区域霸主,结果自己被拖入冲突泥潭。

可以说,文章代表的是美国建制派内部的战略保守派或“责任克制派”的反思声音。这一立场虽然目前在华盛顿政治圈中不占主导,但在学术界、情报界、退役军界中拥有稳定影响力,构成对新保守主义与民主价值干预主义的现实主义平衡力量。

三、信息误导和地缘传播的危险

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那就是信息的误导地缘传播中的“掠夺式积累”

  1. 信息的不对称和错误信号的传递
    现在,台湾问题的传播格局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中心-边缘”模式,而是由媒体、智库、公众和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多维传播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台湾有时被描绘成“民主阵线”的最前沿,这样的叙事不仅容易误导国际舆论,也使得台湾政府产生对外界支持的错误期待。
  2. 美国话语体系的多重矛盾
    文章提到美方没有就台湾的举动发出警告或约束信号,这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的“战略模糊”,即美国不明确表态,就是允许台湾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行动。这个做法有时能避免直接冲突,但也给台湾政府制造了错误的希望:美国会无条件支持其独立。这种信息的模糊性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导致误判。
  3. 制度性信息外包与去责任化的表达机制
    美方对台湾激进政策“视而不见”,这种沉默或许源于制度性信息外包机制:台湾问题的公共表达往往被外包给媒体、智库与民间组织,政府不必承担风险。这种“去责任化的表达机制”反而加大了台北的误判空间,加剧了台海局势的紧张。
作者系中国大陆传播学教授、国际传播专家。

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
Related Articles

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 A New Global Benchmark in Media Governance

The European Union’s first legally binding media freedom regulation takes effect, ushering...

欧洲媒体自由法,全球媒体治理新标杆

欧盟首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欧洲媒体自由法》生效,开创全球媒体治理新纪元。 文/《无界传播》编辑部 2025年8月8日,欧盟历史性地推出了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媒体自由法规——《欧洲媒体自由法》(European Media Freedom Act,EMFA)。这不仅是欧洲媒体治理的重大突破,更为全球,尤其是媒体生态复杂多样的亚洲,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EMF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媒体自由从“软治理”提升为硬核法律保障,明确限制政治和资本对新闻编辑的干预,推动媒体所有权透明,设立跨国监督机构,确保法规落地执行。这部法规给欧洲媒体穿上了“防弹衣”,让它们在数字浪潮和政治风暴中,能够更坚定地捍卫独立与多元。 对亚洲而言,EMFA不仅是一个法律范本,更是催生变革的火种。亚洲媒体环境错综复杂,言论空间既充满活力,也面临多重挑战。EMFA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案例:用法治保障媒体自由,促进信息透明和多元表达,是维护社会开放与认知多样性的关键路径。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网络监管与言论自由,EMFA的实践经验无疑为亚洲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无界传播》团队坚信,媒体自由不仅是新闻人的权利,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我们期待EMFA能在亚洲引起共鸣,激发更多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媒体法治保障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传播环境。 Please follow and...

记者证必须由政府颁发吗?

在国际上,记者证并非普遍由政府颁发,大多数国家依靠媒体机构或行业组织确认记者身份,只有少数国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 文/陈卓然 在中国,记者证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颁发,是新闻从业的法定凭证。持证记者必须隶属于已注册的新闻机构,并通过年度审核。没有这一证件,记者身份在法律上难以成立,采访也可能缺乏合法性。因此,不少中国读者容易产生一种印象:记者证理所当然应由政府颁发。 然而在国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在绝大对数国家,记者证由媒体机构或行业协会颁发,而非政府。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媒体内部工作证(Press ID),由新闻机构自行制作,作为雇佣和身份的证明;另一种是行业组织记者证(Press Card),由记者协会或多家媒体组成的联合机构管理,在新闻行业内广泛认可。以英国为例,UK Press Card Authority 集合了多家媒体与行业协会,统一发放标准化记者证;法国的 Carte de...

毕研韬团队战略传播作品目录

(以发表时间为序;2025年8月8日更新) 第一部分 专著及图书章节 第二部分 期刊论文 第三部分 报纸文章 毕研韬.解码美国战略传播.《海南日报》,2014年1月1日A06版 Please follow and like...